怎样培养孩子深度阅读的四大步骤
如何培养孩子精读的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精读的能力?
我们如今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著书立说。面对这些海量的信息,我们首要的是学会“速读”,一来提高读书的效率,二来快速过滤掉那些低质的内容,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也正因为如此,我向来是比较推荐快速阅读的,但是快速阅读的同时,我们自身还要学会精读。
也就是说速读和精读,二者要结合起来。速读可以让我们快速获得信息,快速知道一本书讲什么,提高我们知识的广度;在速读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学会精读,精读可以提高我们知识的深度,知其深意、明其理,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
速读的方法我们讲过很多,可如何进行精读呢?下面给你分享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的一套读书方法,一共12个字,分4个要点/步骤: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1、精其选不是所有的书籍都值得精读,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浩如烟海,但这其中有永久价值、真正值得精读的还是少数。
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
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答案就是让时间告诉你。自古以来,“时间”是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历来的人们,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对于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
2、解其言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须要精读的书。
在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解其言说的是要攻破“语言文字”这一道关。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不仅要认字,还要识字,弄清楚文字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在攻这道关的时候,要先做些准备,用些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之类。
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思是说:一部书上所写的总要简单一些,不能像他所要说的话那样详细、啰嗦;他所说的话总比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少。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
3、知其意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死读书的人就是书呆子。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4、明其理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可再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的人的主观的认识和判断,也就是客观的道理在他的主观上的反映。理和意既然有主观、客观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反映、体会和判断,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
所以读书仅知道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处理事务,解决问题。好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里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
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活学活用,把书读活了。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从前有人说过:“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观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这就是“六经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甚而至于没有得古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经”。只有达到“六经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经”
文/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 G先生
掌握速读记忆,倍增学习效率!“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专业训练提升“快速阅读能力、记忆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助你实现高效阅读和学习!如果你这些能力差,就快去试试吧~
如何提高孩子的审题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下面以数学为例:
有的学生解题时急于动手,从而忽视隐含条件,结果不是漏了这点,就是混淆了那点;?
也有的学生看到稍长一点题目就很茫然,没有解题方向,甚至根本不愿意去看题目;
有的即使题目不长,但由于阅读水平,问题表征能力,联想水平以及数学知识的限制,不能读懂题意,或找不到关键词,理解发生偏差,导致审题失败,从而解不出这道题
1、什么是审题?著名数学家罗增儒教授提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弄清问题”不仅首先存在于解题工作的开头,而且继续存在于思路探求的过程中和解法初步得到后的反思里。没有后续的“弄清问题”思路会中途受阻,认识会停留在表层或现象上。
(2)“弄清问题”不仅要弄清条件、弄清结论,而且还要弄清条件与结论的基本联系(更具体、明确的联系由思路探求去完成),及题目的关系结构。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是组成这个结构的、不可或缺的两类原材料。
(3)“弄清问题”不仅要弄清题目的浅层结构,而且还要努力弄清题目的深层结构,这个深层结构有一个逐步明晰的过程,还常常可有不同的表征,不要毕其功于一役。
(4)“弄清问题”不仅要获得题目的解,而且寄希望于对“解”的进一步分析而增强数学能力、优化认识结构,提高思维素质,学会“数学地思维”。
2、审题的5个环节
(1)清楚题目已知条件包括隐含信息和结论。
己知条件有些是外显的,通过读题就能理解;
有些是隐含在文字叙述背后或数学式子之中的,需要解题者通过分析去发现、挖掘和识别,加以显性。
所以,在审题阶段能否挖掘出隐含信息将直接影响到解题的成败,是审题的重要环节。
(2)用数学语言表征题目中的信息。
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常常依赖于对在审题过程中对问题的事宜表征,不用的表征产生不同的解题方法,也就有不同的要求和难度。适宜的表征可以减小运算量、缩短思维过程。因此准确、适宜的问题表征是数学审题的关键。 如,求三角形面积,往往需要作出高线,而一个三角形高线有三条,高线怎样选择。普通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并没有去作出任何一条高线,第二个问题是随意选择一条高线,导致思维受阻。再比如,对于复杂应用题,优生往往通过画图、列表等形式描述题中复杂的数量,弄清各种数量间的关系。
(3)模式识别(回想、联想、猜想)。
在充分理解和用数学语言表征题目信息的基础上,判断出问题所属的类型即模式识别。正确的模式识别减少盲目尝试的可能性,提高解题效率。
学霸在一些问题情境中,凭借他们以往所积累的知识、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够识别出一些熟悉的东西。而这些熟悉的东西就是存储在优秀生头脑中的模式,与头脑中的模式联系并进行归类使得优秀生能够明确题目所属类型,从而准确、快速地找到了问题解决的关键,解题效率高;而普通生面对他们熟悉的问题情境还能够识别出问题所属类型,进行正确的模式识别,但是面对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时,由于普通生头脑中缺乏相关的解题经验,则很少能够识别出问题的类型,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解题效率相对较低。
(4)寻求未知与己知的联系。
在寻求未知与己知的联系方面,有顺推法、逆推法和两者相结合。顺推模式的思维路线是:己知一可知一欲知。逆推模式的思维路线是欲知一需知一已知。
学霸在审题时能够时刻注意抓住己知与未知的联系,灵活地选择推理方法——顺推和逆推,从而搭建好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优秀生在对待较为容易或比较常见的问题时,一般是釆取顺推的方法搜索信息,在遇到较为困难或不太熟悉的类型题时,优秀生能注意灵活运用顺推法和逆推法,使两种方法相互交替从而实现已知与未知的联系,使问题顺利解决; 而普通生在审题时往往不注意抓住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在解决问题时比较多釆用由已知向前推的方法或从只关注目标解题,但却不能将两种方法相结合,所以无法实现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常常出现盲目搜索信息的情况,特别表现在相对复杂问题情境中,致使导致审题失败。
(5)审题反思。
审题反思就是对审题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和自我调节。数学问题的审题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解题者不断地对所发生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随时加以必要调整的过程。比如,是否有另外的情况需要考虑进去等。
3、一些建议:
(1)平时的作业和考试按照如上5个环节进行审题
(2)编织好自己的知识思维导图,做到知识的有序和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勾画图中关键信息,标注题目中的数据
(4)罗列由已知能产生的结果;
(5)多回想、联想、猜想
(6)掌握好画图和图表方法去分析复杂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