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面对不想学习的学生该怎么办呢?

[更新]
·
·
分类:行业
2159 阅读

如何引导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面对不想学习的学生该怎么办呢?

面对不想学习的学生该怎么办呢?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这句话可能本意是想表达学生有着很大的可塑性,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塑造,但是总会被过度地解读,这也害苦了不少的教师。
我知道人都是有着向上的心思的,但是每个人专长的领域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真的会对文化课完全不感冒,他们主观上是不愿意接受这些东西的,所以就表现为主观上的不想学习。
这样的学生不会没有,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早就对学习心灰意冷了,当你发现他们将本该用来听课的时间用来睡觉的时候,你总会觉得他们如此浪费时间十分可惜,你企图唤醒他们,但是你会发现:你永远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
所以说,在主观上不想学习的学生此时已经万念俱灰,你再多的说教也已经无济于事了,除非你能找到那个能刺痛他的点,但假如他是排斥你的,那就一切免谈了!
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见要想转变一个人的想法是多么地困难。在现在这种大的教育趋势之下,你需要关注班里几十个人的情况,尤其是升学率问题,意味着你不可能在这样一个主观上不想学习的学生身上花费过多的时间。现实终归是现实,虽不愿承认,但一两次劝说无果之后,大部分教师会选择放弃继续投入精力。

如何提高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效果 ?

目前在中学生学习中,有许多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看似整天在那埋头苦学,但学习成绩仍不理想。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教师的正确引导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在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中起着桥梁作用。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如何去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做法。没有高深的理论,我只是将自己平常的点滴做法和各位同事做个交流。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 1引导学生有计划的学习。2引导学生学会预习。3 最大限度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质量。4 注重自身的知识积淀。5引导学生学会倾听。6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轻松学习。首先看第一个方面:
一 引导学生有计划的学习。
对学生来说,有计划的学习要比无计划的学习好得多。有些学生学习毫无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里,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到有计划学习的重要性。高尔基曾说过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没接到一个班,我总是要求学生将每天必做的事情记在一个小的记事本上。如:古诗、名言警句、国学等的背诵,生字的记忆,课文的预习,课外书的阅读,这是每天必做的事情,自己及早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要求学生这样做:1古诗等的背诵。基本上是三天一首,根据古诗词的长短,自己看每天背一句还是两句不等,三天必须完成,一周两首;周日背一句名言,其他要求背诵的内容也一样,把一个大的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去完成,要不有的时候一首古诗词或课文特别长,一次布置,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背诵效果就不会很好。如果分开记忆,不仅不会成为负担,背诵的还很扎实。2生字的记忆。生字只有重点课文有,非重点课文没有,一单元2篇重点讲读课文,大约十七八个生字,而上完一单元大约也得一周半(包括辅导完作文),在这一周半中,将本单元生字每天写一遍,无需多,学生不成负担,轻松完成,记忆又快,等到这单元学完时,家长先考察一遍,发现错误的,着重记忆,然后教师再石子量考察本上考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两单元后彻底复习一遍,我从来不要求学生5遍6遍写生字,有些时候,这种机械性的重复,他也只是写而写,效果不太好。3关于课前预习,一会儿在后面谈到。4 课外书的阅读。要求每学期每人必读两本书,每天雷打不动读五页,这是每天不用质疑的事情,必须完成。
学习有了计划,就有了学习的保障,长期以往,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会得到培养。
我常常告诉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做到有条不紊、有序有章。(举收作业本的例子)学习也是一样,有了计划,我们就会按计划进行学习,就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这样,我们的学习就不会盲目,就不会像漫步街头不知去向休息的流浪汉一样,极大浪费了时间,学习效率就不会低下,学习成绩也就不会那么低。
二、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预习引导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过程的效率,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好习惯,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预习也是学法指导的一个环节部分,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就会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在如今课时少,作业量大,课程相对紧的背景下,纷繁复杂的课程,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量也越来越大,如果学生在毫无预习的情况下听老师讲课,顶多只能听懂一些鸡毛蒜皮的表象知识,想要做到彻底理解,几乎不可能。所以,每次接到新年级,我都会从初始阶段引导学生,教他们怎样去预习,让他们逐步认识预习的重要性,我要求预习课文不能像走马观花,这项作业可做可不做的,它是必做的,而且必须是不折不扣按要求认真完成的,我对于预习要求一般是这样的:(1)标出自然段。因为汇报时要用到自然段。(2)划出生字。因为给生字做上醒目的记号,在课上反复读文的过程中,会有意无意的去注意,加强记忆。(3)查找难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理解词语的问题,老师们有争议,有的老师认为词语应该放在讲读文本的过程中理解,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教学中只能顾及到个别重点词语的理解,好多还是没有时间拿到课堂上来理解的;再或许就是学生学生将词语放在课文中,大概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但不能准确的表达;还有就是学生的认知不一样,理解不一样,查找的词语也就不一样,把这些词语在预习的时候都理解了,讲课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查找的词语的意思与文本内容紧密结合,更深的谈体会。而且我们知道,词语只有理解了,才会准确运用,为提高口语与习作能力打下基础。(4)读熟课文。我每接一个班,就告诉我的学生,我讲课文的起点就是读熟课文,如果课文读不熟,就很难理解文本的内容。久而久之,会与大家的差距越来越远。再者,课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范例,只有读熟了,才能很好的挖掘内涵,体会中心,学习写法。以上四点是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方面必须养成的习惯。习惯渐渐养成后,学生们就会尝到甜头,这样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也就培养成了。必须要告诉学生们,预习不是简单地看看明天所学的内容,一定要边看内容的同时边动手。当然,教师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长期坚持下去,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听课的效率,更会提高学习效率。
三 最大限度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质量。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
1精心备课。 2 激发兴趣。 3 “授之以渔”。 4 学会倾听
首先看第一点:精心备课。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每教学一篇新课文,我总是将教材内容至少读三遍,自己感悟文本,解读教材,然后拿起共案,有共鸣的地方采用,观点不一致的地方反复研读,探究,最终选择一种适合本班学情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的思路,重点句段的理解,在书上标一标,记一记,我的语文书上总是密密麻麻的标记好多东西,包括流程和精彩的过渡语,标记好以后,提前反复熟悉,课堂上学生在读课文时浏览一遍,为的是在讲课的过程中行如流水,整个过程流畅自然。避免讲课的过程中语言不流畅,结构混乱,条理模糊。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大费周折,学生糊里糊涂。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能精心备课,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应从哪个点上训练、本节课的训练点该如何落实。提前都精心准备,整节课引导得法,学生学得轻松,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愁得不到提高,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浓厚的情况下获得的知识才会掌握的轻松,而且扎实。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一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的:(1)精心设计过渡语,激发兴趣(2)以课本内容为载体,巧妙拓展文本,激发兴趣;(3)经常搜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穿插于课堂中;(4)将课件设计的新颖一点;(5)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不要两手一放,两眼紧盯黑板,一节课一动不动的被动听课,这样的听讲,学生坐不了多久,即使他眼睛盯着黑板,其实早走思了,课堂上是不是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动起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接受知识就快,学习效率自然就高。
3 “授之以渔”。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很重要,因为学生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泛,只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他才会用方法去解决形式多样,变化多端的各种题型。
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将一些基本的方法全部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中,比如:课文中出现了较长较难理解的句子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就将长句变成短句理解,那就教给学生缩句的方法;课文中涉及到反问句,除了体会它的表达方式外,让学生把它转换成陈述句,后举例将陈述句变成反问句;文本中涉及到修辞手法,教给学生涉及到什么是修辞手法,包括哪些,比喻句有什么特点,排比句什么样,拟人句怎么和比喻句就不一样,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四字词语如何理解,两字词语如何理解;标点符号怎么占格(看似很小的问题,其实不小,好多学生不知道标号有哪些,点号有哪些,他们各自怎么占格);还有从段到句到词语的感悟文本的方法等等,都要交给学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一定要穿插写作方法,因为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长久语文能力的积淀,而且我们知道,课文是提高语文能力的范例,不是每天单纯的把本篇课文分析完了就了事了,一定要记住,它只是个例子,象数学当中的例题一样,我们要在每篇课文的学习中,落实一个点,比如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写人的文章,那你在分析文本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看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突出人物特点的;单纯叙事文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实例来突出中心的;以论文作者是怎样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这些都要总结出方法来……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的是方法的积淀,语言的积累,如果平时不教给习作的方法,只是遇到单元习作时才教,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只是杯水车薪。
所有这些方法都要贯穿于平日的教学中,所教的方法必须要在这一课的作业中落实,如果通过作业发现某一方面的知识学生掌握的不够好,那连续几次的作业中就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
一定要记住一点:课文只是一个范例,不要每上一节课只是简单剖析文章思想,肢解文本而忽略了学生语文基本知识的落实,能力的提高。只要我们坚持天天这样节节如此,学生的能力与成绩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4学会倾听。
倾听就是细心听取。静静去听老师讲,记住老师上课讲的一些重要细节,思路也要紧跟老师的思路,抓住知识要点,这样听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会倾听,如:当一个学生发言还没有结束,旁边的学生就高高举起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那么发言的学生说些什么,叫嚷的学生肯定没有听清楚;当老师指名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余举手的学生不是放下手倾听,而是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这样听课肯定没有效果;还有当老师讲的津津有味时,有些学生却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课后他肯定不知道老师讲了些什么,想想这样的听课还有效果吗?这些现象说明学生不会听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在活跃的课堂里光有表达能力是不够的,只有认真地倾听,才能有效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开启思维的火花,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培养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更要让学生明白,倾听是获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把金钥匙,掌握了这把金钥匙,学习效率定会倍百提高,正如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的: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
总之,合理地利用课堂40分钟的时间,功夫下在备课上,内容讲在点子上,时间用在刀刃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能力训练上,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