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光遇重组季全新兑换图
生命要继续这首歌想表达一种什么意思?
生命要继续这首歌想表达一种什么意思?
Alive、Art of Life和还没正式发行的Kiss the Sky是林老板的人生三部曲。把这三首连起来看脉络会更清晰。
Alive是林老板20岁时写的,处于人生态度未成型的迷茫期。主题是有过重大心理创伤(幼年丧父,上京受挫)的年轻人对哲学三问的思考,传递了面对困境和诸多疑惑想要疯狂发泄甚至一了百了,激烈地自我拷问又心有不甘地求救呼喊,纠结过后没有答案无可奈何只能继续彷徨的心境。典型的地下时期的风格,旋律古典,前奏化用了贝多芬月光奏鸣曲阴郁的第一乐章,气质青涩、充满矛盾、消极而乖戾。
Aol是24岁在病床上写的。当时X已经在日本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风光无限,但进军世界的路上遇到巨大的外部阻力,且老板身体出现严重问题。在此背景下,Aol延续了前作对哲学三问的思考,子命题是禁锢下的突围,被简单又清晰地分成了三章:问题阐述 自我剖析 初步的态度和顾虑-长期的、深入的、越来越激烈的自我斗争(双钢琴solo)-更坚定的结论。有意思的是前两章都或多或少出现了对话的形式,第一章是人声,站在一个理性的旁观者的角度;第二章是钢琴,更像是自身脑海中纷乱对立的思想;第三章对话结束,得出结论。简单概括一下就是经过一系列思想斗争,此时的林佳树同志认为就算世界处处与他为敌,人生充满了艰难险阻,他也不要轻易狗带,他要打破一切壁垒,寻找生命的真谛。本作依然脱胎自古典,化用了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虽然作品形式对X甚至日本乐坛而言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且已经脱离青涩迈向成熟,但在思想层面,其实更像是一部过渡期的作品。
Kiss the Sky是重组后待发表的作品,老板自称是AOL的续篇,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2014年左右才开始在live上唱片段,全曲据称有十分钟左右。从目前透出的少量歌词来看:Well kiss the sky, well be fighting, till dreams come to live, till your tears dry...比起前两首明显态度更成熟了,更积极坚定了对吧。经历了大半辈子风风雨雨,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转变。
同意另一位答主的看法,AOL更像是完全的Yoshiki作品,很少有其他人的创作痕迹,连吉他solo这种经常交由秀爷发挥的部分都是满满林味。其实林老板总体来说是个比较好懂的创作者,非常真情实感,上了岁数还话多喜欢在live上絮絮叨叨地解说作品。按着时间线了解一下他的经历再去听他的作品会有新的感触。
计算机如何研究美学问题?
人们以计算机为工具、甚至编制智能程序进行艺术创作, 已经不是新闻。在计算机视觉艺术方面, 早在1952年, 拉珀斯基 () 就用示波器创作了《电子抽象》 (Electronic Abstractions) 的作品随后在德国诞生了第一个计算机绘画程序在1965年, 第一幅真正意义的计算机绘画作品完成而美国艺术家科恩 () 设计了艺术创作软件“Aaron”, 该软件所创作的绘画已能具有自己的风格。在国内, 天津大学的孙济州教授通过“中国水墨画效果的计算机模拟与绘制系统”, 用计算机模拟生成了水墨画效果, 而浙江大学的徐颂华通过对中国书法和绘画进行元素分解, 并设计出相应的程序, 使计算机能够模拟生成书画图像。
在文学写作方面, 网上早就有了生成诗歌的程序, 通过对词语的联想搜索和拼接, 能创作出看似人写的诗歌, 而百度于去年推出了其研发的智能体小冰的诗集, 据说在诗歌论坛发布时已能以假乱真。而音乐因其形式化最强, 早就被人工智能成功模拟, 80年代美国音乐教授库柏 () 设计了名为“音乐智能试验”的程序, 通过分析和提取音乐大师作品中的旋律特征并加以重组, 使得智能体创作的音乐几能与大师作品媲美, 而最近索尼公司设计的程序则可以创作出酷似披头士乐队的作品。其实分析这些创作艺术品的智能程序可知, 它们是利用了专家系统 (Expert Database) 和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技术, 存储并分析大量艺术家作品, 寻找其中有规律性的特征, 然后再加以重组, 而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技术能够让计算机程序实现不断累积和更新, 从而掌握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围棋智能机器Alpha Go的原理也与此类似, 只不过在此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基础, 优化了搜索技术和决策机制, 其基础还是存储的大量棋谱和自我训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