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儿童应用题解决方法 三年级时间经过应用题解题方法?

[更新]
·
·
分类:行业
2321 阅读

7-8岁儿童应用题解决方法

三年级时间经过应用题解题方法?

三年级时间经过应用题解题方法?

一、计算同一天经过的时间
同一天经过的时间就是指题目中所涉及的时间范围是00:00到24:00。解决此类型的方法是通过计算法,即计算同一天经过的时间等于其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1、例题:据调查,某游乐场周一到周五的营业时间是早上9:00到晚上20:00,而在周末,即周六与周日的话会把营业的时间调整为早上8:30到晚上21:00。那么这个游乐场周末每天营业多长时间?
2、解题思路:需要在题目中进行辨别,找到所需要的数量关系,即在题目中,所需要的关键词是:“周六与周日的话会把营业的时间调整为早上8:30到晚上21:00”,那么所需要求的时间就是二者之间的差。
步骤:
(1)公式计算: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即21:00-8:3012:30(小时)。
(2)提示:在计算21:00-8:30的时候,可以先用21-813,再从13小时里拿出1小时,即剩下:13-112小时。用拿出来的1小时-30分钟就可以得到30分钟。总的加在一起就是12小时30分钟。
二、计算不是同一天的经过的时刻
即题目中给出的时间超出了00:00到24:00的时间范围。解决此类型的方法是可以通过分段法,把时间进行分别计算,最后再进行相加,从而求出结果。
1、例题:小红由于学习放假,所以在9月25日21:10分从家出发,去海岛旅游,在9月28日17:37回到家。请你帮小红算一算:她去旅游了多长时间。
2、解题思路:由于每天是24小时,所以可以先分别计算每天旅游的时间,然后进行相加。
3、解题步骤:
(1)25日旅游时间:24时-21时10分2小时50分
(2)26日旅游时间:一整天24个小时。
(3)27日旅游时间:一整天24个小时。
(4)28号旅游时间:17小时37分。
(5)一共旅行的时间为:2:50 24 24 17:3768:27(小时)
三、计算某天是星期几
计算某天是星期几,即需要时间的循环。解决此类问题可以通过除余法,可以把涉及的时间进行分析后,进行除法计算,如果能够被整除那就能是星期的循环;如果不能被整除,则剩下的余数为几,就从那天开始往后数几。
1、例题:小明弟弟的生日是2011年6月1日,那天是星期三。那么请你帮他算一算,2011年的6月30日是星期几?
2、解题思路:通过审题可以得知是计算某天是星期几的题。那么就需要在题目中找到所需要的数量,即“2011年6月1日,那天是星期三”,再找到题目所求,即“2011年的6月30日”,然后按照除余法进行计算。
3、解题步骤:
(1)6月1日是星期三。其中每过一个7天就循环回到星期三。
(2)1号到30号之间间隔了29天,所以29÷74余1。
(3)通过“4余1”可以知道星期三重复了4次,余数为1。
(4)即最终答案是比最后一次重复还多一天,也就是星期三多一天,为星期四。

孩子小学应用题不懂可能是哪方面原因?

从问题补充细节描述情况来看,这应该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提出的问题。看来这位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个体孩子数学思维能力发展,以及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下面我结合小学生个体发展情况给出建议:
  第一,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题意理解需要老师重点关注。
  应用题题意的理解,考察的是孩子们对数学现象理解程度,一般来说,理解能力发展较好的孩子,在读题意的过程中大脑会产生场景的联想。我举一个例子,关于植树问题中拿出一类单边植树题,可以引导孩子们想像就在路边植树,并且是在路的一边种植。这时孩子大脑中会联想到一条路,在路的一边种一排树。至于怎么种,从题意的要求中去找无外乎有三种情形,一种是两端都植,一种是一端植另一端不植,一种是两端都不植。不管题意中属于哪种情形,都可以进一步和劳动生产现场相关联。很多孩子之所不理解怎么种植源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压根就没有亲眼目睹过怎样种树,也根本没有亲手种过树,试想,这种凭空想像哪会让孩子想得出来呢。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带孩子找机会去观察路边的树,是怎样成排成行的,可以现场举例讲解。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可以从网络上找视频资料,让孩子看看种树的过程。甚至还可以做一些动画场景嘛,这恰是老师备课时应该考虑到的内容。
  第二,任何一道数学应用题,都可以借助画简图来辅助理解题意。
  很多小学生包括初中生都容易犯一个学习懒惰现象,那就是坐在那凭空想像,有时候缺乏生活经验,又少有观察生活现象,想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最后大脑空空自然没有思路,更无法下笔答题书写。面对种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擅长结合题画简图,让孩子从简图中用视觉直观理解题意。仍拿植树问题来举例,如单边植树类里的一端植另一端不植,画简图时,把一端不植的位置上就画一颗树的简图就可以了,告诉同学们,这个位置上原来就已经种上树了,你按着题意中规定的间距找到该种下的第一颗树位置就可以了,接下来就是依次找到对应位置。教师演示之后,可以随机让孩子自己设计题意,分别在纸或到黑板上演示画一画。只要孩子亲手设计画出了简图,大脑中就容易产生联想内容,不再空空如也,自然在理解题意方面就有了突破。
  第三,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学生们是否对应用题中所使用的公式是否熟练掌握。
  有不少小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与掌握不过关,这主要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缺乏引导孩子们充分理解公式的作用,举一个例子,我们平时在家里吃饭,最不能缺乏的工具是什么?自然是筷子(勺子),否则,你怎么往嘴里送食物啊?公式也一样,任何一道应用题都离不开应用公式。因此,在引导孩子们读题意时,就要通过读完题并且理解题意之后,迅速判断出这属于哪一类问题,与之对应的是哪一个公式。我经常对一些解题有困难的孩子进行学习诊断,结果发现孩子们普遍公式没记住或有混淆现象。当结合题意把公式拿出来进行概念的讲解之后,孩子们完全理解了公式,并且背记熟练之后,再讲怎么用,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套用公式。
  第四,数学解题逻辑思维必须要重视培养。
  韩老师和很多小学与初中数学老师探讨过数学思维话题,结果发现不少老师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把教学环节讲了,完全忽略怎样培养孩子们数学思维这个重要环节上。数学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常工具,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逻辑关系推理的过程。如应用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解的未知结果,就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而把这种逻辑关系表现出来的过程,就是借助数学公式把一个数学表达描述完整描述出来的过程。列出数学表达式,再进行基本计算,而后得出结果。别小看这一过程,很多小学生如果不进行数学逻辑思维的教学演示和训练,在大脑中就不能建立起逻辑思维,眼巴巴地瞅着题而下不了笔。
  第五,教师要对孩子们进行解题步骤的严谨训练。
  解一道数学应用题,至少要有以下几步:一是读题目环节,至少要特别专注地读两到三遍,以不看题目能完整复述出来为原则;二是会迅速做出判断,该道题属于哪一类问题;三是说出该类问题与之对应的公式;四是把题意中的已知数据代入公式中,规范地书写表达式;五是进行基本运算;六是检查结果是否正确。这六步是按着正常答题的思维步骤进行,绝不能缺少步骤,更不能颠倒了顺序。请老师根据我列出的这六步,你不妨做一个对比检查,看看你是否给学生们进行相关的教学与训练。如果你做到了,那么不妨再针对学生进行倒查,让每个孩子说说六步,看看孩子们是否能熟练说出来。只要孩子们连答题基本步骤都说不清楚,就可以印证平时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训练,以后不妨重视解题步骤的教学训练,经常抽查孩子们,确保让每一个学生都熟练掌握。